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那份“世界性”名单中,蔡国强是最被关注,也是玩得最为猖狂的成员。他的传记《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面回顾了他的成长历程和独立但并不孤单的艺术追寻之路。
蔡国强的艺术表现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尤擅以火药创作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冲击力。而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国庆60周年庆典的“和平鸽”和“网幕烟花”。
告别这些诞生于大城市的“官方作品”,蔡国强又将目光投向农村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今年5月至7月,在上海世博会全面展示城市美好生活的当时当地,他举办“农民达·芬奇”展览,将中国农民发明创造的飞机、飞碟、潜艇、赛车等搬进美术馆,并将现场展示制作“机器人”、“航母”的过程。在这次展览的自述中,他坦然说道:“我收藏的是他们的梦想,而在这些梦想里,我看到了我自己。我是这片土地的孩子,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不,我就是一个农民。”
“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像他那样,真实地维系着与自己的出身和出生地的关系。”艺术家陈丹青回忆道,12年前自己被蔡国强作品《草船借箭》打动正是因为其中的“农民式的表白”,进而关注到“蔡国强各种行动的念头是质直的,朴素的,农民式的,同时,步步为营。”
在蔡国强与陈丹青最近的一场对话中,他们畅聊中国的传统与现实、艺术家身份意识和成长等话题。在陈丹青看来,中国艺术圈或社会上谈起蔡国强,其实是关于他的成功,而不是关于他的作品,更不是关于他怎么会有这些作品。说到蔡国强成功的秘密,他认为就是有草根天性,“他在针对西方强势的文化,针对一个对中国当代文化充满偏见或无知的文化势力的时候,他做得跟其他中国艺术家真的不太一样。他带给我们当代艺术圈非常罕见的草根力量,而这个力量正是西方人非常陌生的。”
蔡国强则强调自己的展览之所以受到西方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人家是回归到作品”,“千万不要假设西方人很爱中国,很喜欢了解中国,或者西方人很傻很容易被骗,而应该看到主要是作品本身好玩,他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坦言自己一直是有问题的艺术家,“西方美术馆那么多馆长、策展人要做我的展览,不是因为我解决了问题,是我不断地有问题。”有人对他一方面注重个人的创造力表现,一方面又参与“官方作品”表示质疑,他对此回应说:“世博期间办个展,我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体的原因和价值观是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作品更多的不是分析和解决矛盾,而是呈现矛盾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