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综合新闻

坚守人民立场,民间文艺才能开遍烂漫“山花”
作者:李文金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点击数:
,

 坚守人民立场,民间文艺才能开遍烂漫“山花”


——《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启示


  《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日前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该书由潘大聪、黄尚军担任主编,李国太担任执行主编,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以20世纪80年代搜集的通江县民间歌谣为底本,结合数十年的田野调查,对歌谣中的方言和民俗进行详细校注,同时辅之以大量民俗图片,以图注文,以文释图,全方位呈现通江民间歌谣的文化内涵,抢救性地保护了大巴山地区的濒危文化遗产。《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成功攀摘“山花奖”桂冠启示我们,民间文艺只有坚守人民立场,才能开遍烂漫“山花”。


  保持民间文艺的泥土气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始终是文艺创作和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一要求为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更加明确的价值坐标和精神指引。民间文艺具有天然的人民性。这个人民性来自民间,出于人民的实际需求,并跟随人民的审美决定其走向。“从人民中来,到群众中去”“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就必然成为民间文艺的永恒课题,要沾染上人民的“泥土气”,才能与人民打成一片,创造人民所需要的新的文艺作品。《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久久为功,作了数十年的田野调查工作,凝聚着几代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也凝聚着大巴山人民的理想信念、苦乐酸甜和生活哲理。该书在对勘手抄本、油印本和整理本三个版本的基础上,对1270首通江民间歌谣进行了详细注解,尤其是对歌谣中所涉及的民俗事象,用1200余幅图片进行“图注”的方式直观呈现,皇皇180余万字,既是致敬祖辈先民,也是对歌谣学运动和中国民间文学的继承,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做好民间文艺工作,其关键路径就是关注民间、发动民间和走向民间三个维度。要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激活民间资源,不断地探索有效路径,把“下种”“播种”工作做好做实。民间文艺山花奖,让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充分感受到中国民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感受到文艺工作的魅力和荣光,真正起到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让最美的田野山花也能绽放在殿堂之上。


  激发民间文艺的生命力


  民间文艺要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其生命力是根本。生命力需要培育。检验艺术的优劣标准是人民的接受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在诗作写好后,还读给妇女儿童听,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生命力由何而来?地气、朝气、锐气。故而,解决之道,依然是将民间文艺交还给人民。由人民来培育、来管护、来修枝剪叶、来浇水施肥培土。民间文艺要培育壮大,各各成林,它们之间要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命修复功能和水土保持能力,能够抵御外在的侵蚀和破坏。只有强大和顽强的生命力不断迸发,民间文艺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蔚然可观。比如,四川巴中市出台《“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办法》,其根本目的就是激发民间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实践证明,积极打通联系服务民间文艺“最后一公里”,营造全社会支持民间文艺的文化环境,研究和探寻民间文艺的新思维新特点新类型新表达等基本规律,调动民间文艺的积极性,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一定大有可为,也必然繁花似锦。


  涵养民间文艺的鲜活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民群众的文艺审美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民间文艺的内生动力和审美修养,让民间文艺不断开花结果,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辨别力。比如,要系统分析人民的心理变化,全面收集整理人民的语言,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来引领时代潮流,净化社会风气。这种鲜活度,就是要有“向阳力”。也就是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不断提高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新时代民间文艺的重要作用。这种鲜活度,就是要有批评力。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坚持实事求是,切实纠正一些一味追求流量、点击率的行为。《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历经了多少默默耕耘岁月,耐住了多少寂寞风雨,时间是最好的评卷者,最后的绽放是对付出者最好的回报。这种鲜活度,还体现在创新力方面。《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不仅以历史蓝本为依据,而且引入新的数字化手段,在内容上细审方音、考辨本字、追本溯源、复原民俗,对歌谣中的方言和民俗进行详细校补。正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正是在充分吸收民间智慧和大众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民间文艺的质地和成色,民间文艺才涵养出更为引人注目的丰美性和鲜艳度。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坚守人民立场,保持人民本色,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拷问,也是对文艺作品的价值考量。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我们相信,民间文艺只要坚守人民立场这根生命线,沾满泥土气、滋养生命力、保持鲜活度,就能创作反映现实、烛照民心、引领时代的文艺精品,为中华文化的百花园培植更多更美的“山花”。

版权所有 中国国家书画网 2013-2015
电话:010-57283280 传真:010-57283282
网址:http://www.gjshw.cn 电子邮箱:zggjs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