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笔花鸟到写意戏曲人物
漫步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各种艺术气息和大家风范总是扑面而来。11月8日至24日,这里新展出的“马书林水墨戏曲人物画作品展”则将带领观众在浑融笔墨中体会一场色墨交融的国风交响。
马书林是一位在中国戏曲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家,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曾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这是其从艺36年来首次举办戏曲人物画的专题个展。
马书林早年以谨严不苟的工笔画名世,而如今则以写意戏曲人物画而蜚声画界。从工笔到写意的大幅度转型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画家自言:“对画种画域的不断拓宽,逐渐觉得工笔绘画的方式已满足不了我要表现内心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似乎在大写意的绘画形态上才能找到与自己的心灵物象更贴近一些的绘画语言。”
“戏曲和水墨均为‘东方写意’的代表艺术形式,两者在此次的展览中和谐交融,更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中相得益彰,相信观众会有崭新的艺术体验。”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展览作品中,马书林以京剧和水墨画为切入点,融合这两种艺术所共有的夸张、简约、凝练和诗意之美,又以自由活泼的笔墨抒写,挣脱二者的程式化束缚,自由书写心灵之像,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巨幅作品《舞台人生》局部 |
突破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
马书林以巨大的尺幅和非凡的笔墨驾驭能力,突破了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在此基础上把戏曲画科的多种特征作了极致化的发挥,使戏曲人物得以在一个全新的格局上重新发展。
他的戏曲人物画不仅尺幅巨大,而且场面也大。画面繁复,形象交叠,笔墨率意,墨色交融。作品凸显了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画风融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现代构成主义等为一体,朴拙强悍、泼辣放达,充分体现了传统笔墨美、古典意境美、现代抽象美的审美视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国家大剧院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由20张八尺整纸组成的巨幅作品《舞台人生》,这是马书林2013年的新作,也是他个人创作历程中最大的一件国画作品。此作由生、旦、净、丑四部分组成,他以卓越的笔墨驾驭之功,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画坛戏曲人物画题材之最巨者,其功力与魄力撼动人心。
著名理论家邵大箴评价道:“马书林的画,大场面、大构图以气势见长,不失精妙细节;小场面、小构图别有情趣,小中见大,均见扎实的艺术功力与修养。” 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评价说:“书林同样取材于早年熟悉的京剧生、旦、净、末、丑各式人物,但他似乎有意舍弃了具体戏本人物之所出,而直取人物造型的丰富变化,为的是增强其笔墨抒发的写意空间。”
作品《穆桂英挂帅》 |
水墨与戏曲的华彩交融
“这是京剧,又不仅仅是京剧;这是绘画,又不仅仅是绘画。”这是很多观众观后的感受。东展厅中,一幅幅戏曲人物画,用丰富的笔墨塑造酣畅的气象、用夸张的造型塑造形象的性格,彰显出戏曲人物生命的华彩,透溢出强烈的视觉张力,在恢弘的气象和大开大合的节奏中展现了时代的精气神。
“马书林的艺术创造借赖于视觉思维的宽阔,发力于笔墨语言的深度,以戏曲人物为载体,淋漓酣畅地表现自己的性情,表达大时代的文化气象,从艺术语言本体和艺术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笔墨与意境的超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除了呈现高水准演出,也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来为观众提供不同形式艺术之间比较和交流的平台。”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大剧院共举办了180场艺术展览,累积接待观众81.3万人次。此前大剧院曾举办过袁运甫、詹建俊、张仃、祝大年、叶浅予、陈丹青等画家的个人展以及各种表演艺术、文化遗产类展览,“而此次展览,观众不仅会欣赏到马书林先生浑融笔墨中戏曲人物语言,也会感受到一颗至真至纯、至情至性的心灵。”
本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持续至11月24日。观众只需一张国家大剧院参观票,即可开启亦真亦幻的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