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艺术家资讯

《两种日常——李继作品的图像学》
作者: 来源:艺术家提供 发布时间:2013-12-7 点击数:

现实主义,作为我国学院油画创作的价值主体,在基本的写实性技术要求和再现现实生活为方向的审美诉求下主宰着学院绘画的主流。这本兴起于十九世纪法国的价值体系,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艺术家重新解读,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信息逐渐开放的时代,有意突破前人的标杆,建立新的价值标准。我的好友李继,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继有着一个优秀艺术家所有的品质:勤奋、善思和艺术上的勇敢求变。在我对他多年创作历程的旁观下,可以清晰的看到近八年来,他对图像的选择而反映出,对绘画本身价值判断的递进和反复。


  李继在至少八年前,就具备了成熟写实画家的技术水平,随意的一张小品都能画的有滋有味。2004年5月作品《静静的院子》是我能见到他最早的创作,当年十九岁的李继,描绘出的画面是农家小院恬静的一角,一头牛和两只鸡在有石头磨盘的院墙前歇息。这件作品从技术、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已经是出色并且典型的乡土现实主义作品,可以视作李继绘画创作成熟的标志。2006年,作为大学毕业创作的《肉系列》,真正让大家认识了他,并广为人知。《肉系列》是李继作品的第一次价值转向,也是在艺术上的又一次成熟。


  至此,我将李继的创作历程分为两条脉络:


  一、“实物美学”脉络。实物美学是现实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指作品图像中的物体表达该物体本身,不作衍生意义。画中的人就是现实中的人;画中的树就是现实中的树;画中的山就是现实中的山。这类作品一般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一般界定,不会出现过激的审美和绘画语言。


  李继从《静静的院子》至今,多年来坚持对日常之美的捕捉已成习惯,海量的小画幅写生《白菜系列》、《南瓜系列》、《街景系列》、《故乡系列》等均属于该脉络。这一类作品,朴实无华并直白的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情,沿袭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体系。


  对一个学院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条最安全最稳妥最容易被体制认可的创作之路。李继出色的绘画技术和对作品画面形式的高超控制能力,可以让他在这条路上轻易的大有作为。但是,我观察到李继多年来在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在摆脱体制标签、商业标签、符号标签,甚至试图摆脱自己对自身的禁锢。这种不满足和否定并重建的精神,恰恰是一个普通艺术家和优秀艺术家的区别所在。因为,他明白,在文化和标准多元化的当下,仅有实物美学下的现实主义,不能超越前人,是远远不够的。


  二、“意义美学”脉络。意义美学是杜尚以来后现代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指作品图像中的物体具有延伸意义,除了表示该物体本身之外还有隐喻或象征性质。画面中的人可能呈现非常规的状态;画面中的树可能被折断;画面中的山可能置于超常的环境中。故意制造平常中的不平常,或对血腥、暴力、甚至“丑”的物象进行审美,提供反常规的视觉信息,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潜在含义。


  李继的《肉系列》作品,是意义美学探索的开始。该系列占据画面主体的大块生肉,以淋漓尽致的挥洒,大斧劈皴的笔触,把观者带入一种视觉暴力。我曾不止一次的听人说起:看到“李继的肉”会恶心但又觉得很痛快。这就是典型的异化的审美带给观者另类的观看体验,在人类天性中都有嗜血和残暴的基因,这是正常的,日常的社会生活将人性的这一部分压制了起来,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会显现。


  在李继多年的创作中,与“实物美学”脉络一样,“意义美学”脉络的作品一再闪现:通过描绘人类的肉食,隐喻某种人之特性的《肉系列》;以慵懒的家养狗类为描绘对象的《宠物狗系列》;除去背景,将主体置于莫名虚空中的《树影系列》;借用中国画图式,但顶有落雪,全部处于冬季的《山系列》;甚至非常少见,作于2008年,含有明显社会学暗喻的《灰烬系列》。这些李继故意制造出的反常,选取题材的非主流,无一不让人明显的看出他在画外寓意表达上的努力,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个人化态度。


  多年来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朋友的我,见证了李继在上述两条脉络之间不停歇的无数次战斗。他是一个成熟的画家,画面中早就形成了“李继式”的绘画本体语言。这些战斗是在价值取向和表达指向上的战斗,这种取舍是每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必须要经历的。作为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艺术家李继此刻只有二十七岁,这对于一位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多么令人可喜的数字。年轻就充满了一切可能,有文化自觉和社会担当的艺术家也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战斗下去。


2012年9月于西安

版权所有 中国国家书画网 2013-2015
电话:010-57283280 传真:010-57283282
网址:http://www.gjshw.cn 电子邮箱:zggjshw@163.com